本市已连续20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昨天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上海海关副关长蒋原、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吴凡介绍防控工作情况。会议发布消息称,上海已经对所有来自或途经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行100%隔离。为了进一步加强口岸防控,除集中隔离人员外,上海将对所有来自非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海关】
上海海关千余人扑在空港一线
面对境外疫情输入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上海海关目前从全关范围紧急调配关员增援,已有1132人扑在空港一线,且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作,同时着力做好后续增援人员储备和调配,将视防控需要随时调配到岗。
蒋原介绍,目前上海海关对24个重点国家的航班及入境人员,实施更为严格的100%登临检疫、100%体温监测和100%健康申明卡审核。其中,对登临检疫、体温监测等环节发现的有发热等症状的入境人员,同步开展医学排查,对有明确症状的旅客立即启动“120模式”,直接由120车辆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诊疗;对症状不明显但有旅居史、风险较大的旅客启动“130模式”,直接转运至指定隔离点,集中采样,根据检测结果,再做后续处置。
【社区】
一视同仁落实居家隔离措施
曾群表示,“外防输入”是当前本市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社区落实居家隔离措施要从严从紧。
曾群介绍,自1月24日起,本市就启动了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社区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对中外人士是一视同仁的。截至目前,全市居家隔离人员中,凡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均在第一时间被转送至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曾群表示,从近两个月的实践来看,本市居家隔离工作开展有序有效,充分发挥了在疫情防控中的网底作用。在当前,更需要继续坚持,进一步严格落实。他强调,居家隔离必须符合“一人一户或一家”的居住条件,也就是居家隔离对象和非居家隔离对象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承诺全家人一起居家隔离的,或全家人都需要居家隔离的,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对此,相关社区必须上门核查。条件不具备的,一律实行集中隔离。需要居家隔离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必须在各区“临时集中留验点”先通过核酸检测,也就是结果必须为“阴性”。严格落实针对居家隔离的社区管理,地区公安、卫健部门要会同社区,确保居家隔离人员不离开住所。对擅自离开的,依法处理。
为确保相关工作切实落地,本市还明确要求居村委会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国家入境人员返回小区时的信息登记和排摸等工作,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居村委会要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医学监测,落实疫情防控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
【哨点】
增设182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
本市已连续20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邬惊雷介绍,3月21日山东济南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市疾控中心获悉这一病例在上海的有关情况,会同相关部门迅速开展密切接触者排查,目前判定的密切接触者有17人,正在追踪中。
根据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上海正进一步做好发热门诊、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等工作。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筛查工作。”邬惊雷表示,正完善发热门诊场地和设施建设,扩充留观区域,增加留观隔离床位;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配备,开展全覆盖培训,增强发热门诊医疗、护理、医技人员和工勤人员等配备,增加药品、急救设备和防护用品供给。他透露,在全市已有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增加建设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
他还介绍,目前正落实发热门诊督导,压实管理责任,避免医院成为感染源,“我们已对全市所有发热门诊进行了4轮全覆盖监督检查,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习惯】
勤洗手等好习惯好制度要坚持
新闻发布会上,关于什么时候摘口罩的问题,吴凡介绍了关于场所(场合)和人员佩戴口罩的指引,有三种人必须佩戴口罩:
首先是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者必须佩戴口罩;其次,依据执业规范和有关规定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从事公共服务从业人员、从事疫情相关工作人员;再次,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场合)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包括医院、福利机构、学校、交通工具及站点、影剧院、室内游乐场所等。
她表示,倡导年老及体弱者,免疫力低下及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自愿佩戴口罩。
对于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防护,吴凡特别希望,已经形成的一些健康好习惯能够保留下来,包括特别重要的洗手习惯;咳嗽、打喷嚏用手肘捂口鼻;不随意用手触摸眼口鼻;以及经常开窗通风。她还希望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事业单位的一些好制度也坚持下去,如员工健康巡查管理制度和公共区域定时消毒制度等。